主页 > 洞察 > 设计沙龙 > 用户研究
  • 回过头看,我很感恩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:石墨文档产品总监罗颖

    adinnet / 2018-07-25 13:26 /用户研究

    「选择」和「成长」是我们和罗颖这期采访的两个关键词。

    作为石墨文档的产品总监和第一位员工,罗颖觉得石墨文档就像她的一个宝宝。她设计了石墨更早的 UI,见证了它从七八个人的小团队,成长到现在100人的公司。

    罗颖的性格果断、直爽,在每个人生的十字路口,她遵从内心,不害怕做出更冒险的选择。回过头去看,正是这一个个选择,让她成长为现在的自己。

    一、回过头去看,我很感恩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

    UX Coffee:2010年研二的暑假,你在创新工场实习。当时你除了创新工场之外,还拿了一个新浪的 offer。当时正是新浪微博更火的时候,新浪也是有名的大公司,两家公司完全不一样,你怎么做出这个决定加入创新工场的呢?

    罗颖:我觉得这跟每个人性格有关,我是很喜欢冒险的人,心里有一颗创业的种子,所以每一次选择看起来都会比较冒险。而且我觉得在创业团队里面成长会更快一些,因为创业团队里面发挥的空间大,难度和风险也大,比如我第一个加入的团队就融资失败解散了。但是我觉得没关系,反正年轻,失败了又怎样,我其实没有什么成本。现在回过头去看,我非常感恩当时的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。

    我加入的是一个正在孵化的创业团队,叫「评论啦」,团队大概六、七个人,我设计了整个产品和 logo。我们拿到了种子轮,但是更后孵化完,没有融到资,就解散了。

    项目解散之后,我正好毕业,只能重新找工作,很幸运的是拿到了百度、小米、爱奇艺、新浪等大公司的 offer,还有一个 offer 来自即刻搜索。这一次我依然遵从自己的内心,做了一个看起来又很冒险的决定,加入了即刻搜索。这是一家人民日报社旗下的公司,还挺有国企的气质,我选择它是因为我加入的移动事业部是独立的部门,自负盈亏,自力更生,像一个创业团队。我不想去大厂做一颗螺丝钉,我愿意在刚开始的两三年内不计成本、付出很多,但我要的是我成长的速度,我要在短时间内学到很多的东西。所以我加入了即刻搜索,也正式从交互设计师转型成了产品经理。

    UX Coffee:你当时是怎么决定从设计转到产品的?

    罗颖:我在创新工场其实是产品负责人直接带我的,跟着他学了很多产品,被开了眼界。后来我发现,作为一个设计师,我很难控制项目更终上线的样子。产品经理会更贴近我的目标,因为产品经理是项目的 owner,我不仅只是负责设计,从设计到上线,到用户使用,一直到被市场、被资本的验证,我都可以全程跟进。

    另外,我心里一直有一颗创业的种子,如果把公司也看成一个产品的话,其实每家公司的 CEO 都是 PM,当 PM 可以让我提前学习这一块的经验。

    二、嘤嘤嘤,我不想做产品经理了!

    虽然之前的经历给罗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,也有好的 leader 带领她顺利过渡,但角色的转换也不会是完全一帆风顺的。因为一个疏漏,leader 在全公司公开批评了她。

    罗颖:正式工作半年的时候,有一天晚上我负责的产品做了一次迭代。因为我没有检查下载包里的图片,导致下载包有100MB 这么大。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。当时我的 leader 在全公司公开骂了我,我被他骂哭了,心里特别委屈。我还跑过去跟他说,「嘤嘤嘤,我不想做产品经理了,我还是做交互吧!」他就问我为什么。我说我觉得太苦了,这个产品我从头跟到尾,更后漏了一个非常小的细节,但我还是要背锅。他听了,很平静地告诉我,「产品经理就是这样子的。产品经理就像一个项目的妈妈一样,你要管到底」。经过这件事情以后,我会更注重项目里的每一个小细节。

    UX Coffee:在即刻搜索工作了一年左右,你回到家乡武汉,加入了海豚浏览器。

    罗颖:在北京虽然正式工作只有一年多,但是积累经验非常快。回武汉之后,我已经是高级产品经理了,负责海豚的中文浏览器。但是我觉得工作有一点平淡,没有太多挑战,有一点像吃老本,在做我自己擅长且会做的事情,但是没有太多我不会做、有挑战的事情。就在这个时候,我接到了石墨创始人吴冰的电话。

    △ 石墨文档创始人:吴冰、陈旭、吴洁。罗颖接到吴冰电话时,石墨团队只有这三个创始人。

    三、石墨「出道」前

    罗颖:我和吴冰第一次打电话就聊了四个小时,聊了产品、工作经验、创业和国内外的趋势,聊得意犹未尽,我就又去了他们公司当面聊。我们见面之后,又聊了天文、历史、建筑、艺术、哲学,整个聊了一遍,觉得挺投机的。当时我就想,这也是一种缘分,我又这么喜欢冒险,不如趁年轻再做一次冒险。

    石墨成立的故事还蛮有意思。很多团队是先成立公司、有产品,再组建团队,但我们是反的,我们是先组建了团队,但有了团队之后,不知道该做什么。我们团队是在2014年的3月份组建完成的,石墨是在5月6日「出道」的。当时团队里有三个创始人,还有我,我算是产品经理+设计师,还有几个程序员,大概是七、八个人。大家有一股创业的冲劲,觉得我们要在一起「搞事情」,但不知道具体该搞什么事情。为了探索方向,我们打散成三个小组,选了三个方向分别开发 MVP。这三个方向其实都和石墨没有什么关系,分别是地图推荐、精英社交、任务管理。

    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,我们却发现,比起这三个方向,我们更想解决自己在开发中的痛点。其中一个很大的痛点是我们需要非常高效的协作,需要去撰写一些文档,在团队里分享。比如说我作为 PM,先跟创始人一起确定产品的框架和需求,然后把它细化成 PRD,跟开发同学一起讨论。我们当时用的是 Word,来回修改非常不方便,桌面上满满的都是同一个 Word 文件的「更终版」、「更终不改版」、「更终打死不改版」,效率非常低。所以我们在找好用一点的工具,试过 Google Doc、Hackpad,我们觉得 Hackpad 好酷,可以在线协作,大家能针对一个地方讨论和修改,修改以后能够自动保存版本,方便我们去回溯、回滚。

    当时 Hackpad 基本上能满足我们的要求,但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,比如说上传图片和附件。然后我们发现 Hackpad 用了一个叫 Etherpad 的开源框架,我们就把框架拿过来改了一下,方便我们自己使用。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,叫 X Note,就是石墨的前身。改好了以后,我们三个项目组都开始用它,用了以后觉得好爽,节约了很多时间。

    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看,前面说的三个方向国内都已经有人在做,而且都做得比较好了。如果我们把它们做成了,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。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标 Google Doc 的在线协作云文档、甚至是 Office 三件套的话,首先国内当时是没有人做的,我们是在做一个从0到1的事情。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觉得它很酷很好用,我们首先能打动自己。如果我们这么喜欢它的话,千千万万个像我们这样的小团队也会喜欢它。

    所以我们决定把三个项目都停下来,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去开发 X Note,花了三个月的时间,把它做成一个可演示的、比较稳定的 demo,14年的夏天拿着 demo 去了北京的36氪的孵化器「氪空间」。氪空间每一轮会孵化10个项目,都是百里挑一的。当时我们去的时候,其实他们已经招满10个团队,海选通关已经关闭了。但是我们创始人吴冰、吴洁不信邪,他们一定要去试一试,觉得「你说 close 了又怎么样?我觉得我们产品就是很好」。而且我们没有办法再等一年了,互联网迭代速度这么快,一个产品等一年是很可怕的。所以吴冰、吴洁拿着 demo 找到他们的负责人,当场给他们演示,当天就折服了他们,他们决定破格把石墨作为第11个团队录取到氪空间。就这样,石墨算是「出道」了。

    后来就比较顺利,我们在第三个月就完成了天使轮,融了800万,打破了当时氪空间第一届和第二届的天使轮融资记录,算是当时氪空间比较明星的创业团队。

    △ 今年五月,石墨文档四岁庆生现场布置

    四、低谷

    罗颖:2015年年底,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低谷——我们的融资协议被跳票了。这个时间点非常尴尬,因为在年底,所有投资机构都已经用完了一年的预算,不可能有人投我们,我们只能等到来年开春,他们才会有投资预算。就在那个时候,我们发现整个公司账面上的钱只够发大家一个半月的工资。当时感觉像是被敲了一棒一样。

    当时公司大概有20个人吧,CEO 跟大家说「我们现在的钱只够发一个月工资,但是我们不会输,我们要等到来年春天」,问大家愿不愿意陪石墨一起降薪一半。让我很感动的是当时所有人都愿意降薪,而且没有一个人离开公司。我们都相信产品一定能成功,无论如何都要撑到来年的春天。所以我们集体降薪了一半,削减了很多开支,没有发年终奖。然后一直等到16年开春的时候,我们果然就等来了春天。

    UX Coffee:在你个人的成长方面,有没有什么不顺利的时候?

    罗颖:其实有很多困难,但现在回想起来,会觉得以前那些都不算什么。刚开始创业的头一两年,我跟吴冰、吴洁经常吵架,还有两次我甚至「离家出走」,直接跟他们说「我不来上班了」。那时候他们非常喜欢抠细节、参与产品设计。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桌面顶部的系统提示,我想把它居中对齐,但吴洁觉得有点显眼,想把它左对齐,于是我们就吵起来了,吵得喋喋不休,就像情侣吵架一样。我很委屈地跟他说「天哪,我作为一个产品经理,居然还不能决定一根线!」吵完以后,我跟他说我心情不好,要请假,然后我就真的回去呆了三天,在家里还气哭了,就为了这一根线。我们当时就是抠细节到这种程度。

    这四年走过来,我们的默契越来越好,现在基本上不吵架。不夸张地说,有时候他们一个眼神,我就能懂是什么意思。

    △ 石墨核心团队

    五、为中国人设计一款产品

    UX Coffee:我是在微信群里看到别人推荐石墨文档的,第一眼就被它的界面吸引了。它虽然是一个效率工具,但设计看起来就像一幅水墨画。我想听听你作为第一个产品经理兼设计师,做这个设计背后的原因。

    罗颖:其实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,我们想做出一款中国人都很骄傲的产品。可能有些人听了会想笑,但我们心里真的有这样一个梦。现在世界上无论是 Apple、Google 还是微软,都有这么多伟大的产品,但是他们都诞生在美国。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,但是竟然没有一款能够闻名于世界、能够影响全世界的科技产品。

    所以我们想做一款中国人自己的产品。其实我们没有刻意地想赋予产品个性,初衷就是想把产品设计得自然一些,为中国人而设计。其实中国文化美学相比西方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,它非常内敛,整个的调性是舒适、自然、安静、经典,而硅谷的产品可能会比较时髦、快捷。我们觉得如果我们要为中国人设计一款产品,那它一定要长得像中国人的模样,而中国人的个性就是这样子的,比较安静、有气质,所以我们给石墨设计的美学准则就是自然、安静、简洁、易用。

    石墨的 logo 应该是我们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。「石墨文档」这个名字是吴洁起的,寓意是古代人们用石墨进行文字的书写、记录、交流,而现在我们就用石墨文档去进行沟通,去进行信息的交流,这个名字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致敬。另外,logo 字体的灵感来自于活字印刷, 北宋年间,活字印刷被发明,更终取代了手工抄写,其实是文字历史上的一次颠覆。而石墨也是摒弃了复杂、沉重的操作方式,让整个书写的体验回归简朴,我们觉得这也是一种颠覆。

    所以我们就用了宋体,进行了改良。一开始字体里的喇叭口特别粗,看起来不够娟秀。我们对喇叭口做了处理,让文字娟秀且饱满,后来还对文字的宽和高进行了一些调整,让它看起来更加四平八稳、更对称。

    △ 石墨文档 logo 设计

    UX Coffee:你前面说这个产品融入了你们团队对中国艺术、建筑的理解,还有哪些体现在产品上?

    罗颖:这个有很多,我可以讲一天(笑)。说一个从建筑上汲取的灵感吧。中国古建筑有一个特点,就是四平八稳、对称式的布局。大到整个建筑群体的规划,比如北京故宫的建筑群规划,小到一间房的布局,全部都是居中对称的。中国人是非常崇尚自然的,在自然里有很多对称的东西,对称蕴含着平衡、稳定,天生就会带给人安静的严肃感。所以我们在文档编辑页里使用了对称式的布局,比如工具栏就是居中对称的。而无论是微软、Google 还是 WPS,90%的工具栏都是靠左对齐的,因为靠左对齐空间会更大一些。但是我们觉得居中对齐感觉比较安静、平稳,给人仪式感,所以一直延续着这种布局。

    △ 文档编辑页:工具栏居中

    每篇文档的底端会有一个「编写于石墨文档」,这个是借鉴了古代的书信。古代书信的信纸末尾会有一个印戳作为落款,我们借鉴了这一点,设计了这样一个自动署名。

    △ 「编写于石墨文档」落款

    再说说我们的色板吧。可能大家都想象不到,为了做这个色板,我们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,改了快20版。我们一开始参考了其他产品的色板,但是用户用它们进行搭配的时候容易配得不好看。我们设计石墨文档的初衷是希望所有的默认格式都非常好看,用户只需要专注于内容,不用过多地去关注样式。为了达到这一点,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调整每一个默认的样式,包括行间距、字间距、缩进、色板、默认的字体库等。

    我们对色板的目标是用户无论使用哪两种颜色搭配,都会非常好看。其实这个要求挺高的,比如你用红色和黄色搭配,很容易搭出很刺眼的组合。为此我们研究了很多色板,包括 Adobe 的色库、日本配色的网站,甚至还找出了像《清明上河图》这样的艺术作品,去看古时候大家喜爱什么样的颜色,思考为什么这些颜色搭配出来好看。更终迭代了十多版,才有了今天的这个色板。我们还为每一个颜色都取了名字,鼠标移上去的时候能看到,比如「枯茶」、「苍蓝」、「琉璃」,这些细节我们不会跟用户说,但是我相信他们能感受到。

    △ 石墨文档的色板

    UX Coffee:你前面说到石墨的设计原则是自然、安静、简洁、易用,这八个字是怎么定出来的呢?

    罗颖:我们在总结设计美学的时候找了很多参考,我们会去看苏州博物馆、苏州园林,还有一些明式家具,还会去北京的胡同还有故宫里逛,还会读古诗词,去找我们觉得「很石墨」的东西,把这些东西集合到一起,去归纳、提取他们的共性,才慢慢总结出来这八个字。

    有一次我去苏州博物馆,里面有一个明式家具的展,我一进房间就觉得「这个房间好石墨」,因为明式家具的线条非常干净、古朴。《长物志》里有一句对中国古典家具和园林的描述,「宁古无时」,就是宁可古典也不要去赶时髦,「宁朴无巧」,宁可朴素也不要去追求精巧,「宁俭无俗」,宁可简洁也不要追求庸俗。那个房间就是这样,安安静静、非常简单。我觉得石墨就像是一个布满了明式家具的房间。有的产品可能像精装修的样板房,你一开始会觉得它很奢华、很炫酷,但是当你在这个房间里面住了一年、十年的时候,你会受不了,你会觉得还是住简单一点的房间会更舒适,因为简单的东西经得起时间的验证和冲刷。

    △ 明式家具:「宁古无时,宁朴无巧,宁俭无俗」

    六、从产品经理到产品总监

    UX Coffee:一路走来,从产品经理到产品总监,你觉得你在哪些方面有所成长?

    罗颖:在进石墨以前,我的技能是点状的,可能某一段时间多做一点产品设计,在另一个项目里面更偏项目管理。但是来到石墨以后,因为创业公司人比较少,基本上都是一人担几职,所以就要求每个人都非常全能。我不仅要把每一个技能点做得够深入,而且要能够很好地串联起来,能力更综合。

    另外,在大公司里面做 PM,其实我的上级或者是战略层已经决定好了要做什么样的产品,我只负责细化需求。但是在石墨,我得从零开始思考战略布局,比如如果我们今年走了这样一步,后面会对产品有哪些影响,所以对我的全局观和战略思维有更高的要求。

    团队人多了、做了产品总监以后,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。我自己也在摸索这方面的经验。我自己比较喜欢跟每个小伙伴交心、做朋友。我觉得一个人工作状态不好,这只是一个表象,他可能是家里有什么事情,或者是个人生活上受到了挫折,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非常了解他的性格、家庭和个人生活,而不是一味地揪着他工作上的问题不放。

    我觉得管理有时候和我跟宝宝交流是一样的。我会找一些激励宝宝的方式,我会很具体地表扬他,比如说他自己吃饭,我就会说「哇太棒了,你今天可以自己吃饭」。当一个员工做得非常好的时候,我也会及时、具体地表扬说「你这个东西我觉得做得很赞」,这个时候往往小伙伴是非常高兴的。其实我觉得石墨也像我的宝宝一样,真的是看着她长大,从0到1再到现在。

    UX Coffee:祝你的两个宝宝茁壮成长,希望石墨文档能够一直做下去,实现你的梦想,做出让中国人都骄傲的产品。

    本文转自:https://www.uisdc.com/shimo-product-director-interview

上一篇:网易资深设计师:新人该如何提升设计思维? 下一篇:那些能力差的设计师,都喜欢说这10句话